笔趣阁小说网 - 历史军事 - 大宋将门在线阅读 - 第1065章 喜欢亲征的赵曙

第1065章 喜欢亲征的赵曙

        治病讲究望闻问切,要先弄懂病情,才能对症下药。

        苏颂接下首相也四年多了,在这段不短的时间,大宋发生了什么呢?

        首先第一条,那就是铁路工程大大推进了。除了原有的两条主干线之外,又增加了十几条铁路,包括江南,也动工兴建了数条重要的铁路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修路这种事情是干得越多,经验越丰富,做起来就越顺手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王宁安任内,推动工科教育,如今也到了收获的时候,一大批年轻能干的工程师,加入到了建设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拥有铁路之后,就能远距离调运机器设备,大宋如今已经能生产相对成熟的大马力拖拉机,甚至还有蒸汽推土机,压路机等等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众多条件加起来,使得整个修路已经和最初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刚修路的时候,那是用人命来填,每一里除了消耗材料之外,还要消耗人命。现在基本上死人已经很少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像一个人,费了好大力气赚了第一斗金,当有了第一斗金之后,就不用低声下气,不用起早贪黑,可以用很优雅的方式,更轻松地赚大钱!

        但是,谁也不能否认第一斗金的重要!

        修铁路也是这个道理,最近一年来,各个工程,除了西南的铁路,因为要在崇山峻岭之间施工,耗费巨大,必须用奴隶之外,其他几条道路,用的奴隶都在减少。

        数以百万计的奴隶结束了服役期,又不能把他们都抹掉,只能放任进入劳动市场,很多矿山,工场,种植园,都大量使用奴隶,来节约成本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就是小彘所说,老百姓认为是奴隶抢了他们工作的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 理学这边,迎合百姓,鼓动废奴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的废奴不只是废除奴隶身份,甚至还要遣返原籍,从大宋赶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鼠目寸光!”

        王宁安毫不客气道:“这帮蠢材,根本不知道,那些修建铁路的奴隶究竟多值钱!大宋的铁路干线初步有了眉目,可是南洋呢,还有那么多的陆地都是蛮荒一片,需要开发……先行者是要付出代价的,那么好的奴隶,就应该组织起来,到各殖民地修路,最终建成一个巨大的铁路网,把所有陆地都涵盖进去!”

        王宁安的计划非常庞大,实施起来当然也很困难,但是只要做成了,那可就完全不同了,整个世界面貌都会被改写!

        别看王宁安不是首相了,可他依旧掌握着新政学会,而新政学会在议政会议拥有过半的席次,更不要说政事堂和六部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快,王宁安的意思就得到了大多数人认可。还确定了两条修路的重点方向,一个是辽东,别看辽东苦寒,遍地生女真,但是辽东资源丰富,有煤有铁,有粮食,有木材,甚至还有金矿!

        在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,原材料比起人力要重要很多,往往有个煤炭区,一个铁矿区,就能孕育出一个工业城市。

        修路,通过铁路,把资源串联起来,接下来就会有投资,有工厂,有工作机会,另一个要命的问题,也就解决了!

        没错,就是人口!

        大宋人口膨胀的速度,甚至超出了王宁安的估计。

        殖民无时无刻都在做,移民也是如此,可移民再快,也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,大致的原因有几个,还都和王宁安有关系……人口增加的前提是有足够吃的,王宁安在很多年前,就推广过占城稻,在长江流域种植双季稻,增加产量,后来他又从海外弄粮食,接着,还引进了玉米、马铃薯等高产作物。

        三者加在一起,吃的东西多了,自然人口就膨胀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人家满清还能把人口增加到4亿,现在只有区区两亿出头,还算正常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这么短时间就达到了,很让王宁安措手不及,当然了,他也是罪魁祸首……均田令的推行,让每个人都有了土地,老百姓财富平均分配,哪怕穷人,也娶得起媳妇。

        再有,因为女人也分到了土地,千百年的传统彻底打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女人的地位上升,愿意给人做小妾、丫鬟的越来越少,都争着做女主人。年龄相当,小夫妻两个,又有田产,多子多福,除了生孩子,还能干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光是能生还不行,还要能活下来,大宋的医学进步也非常快,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,生得多,死的少,人口爆炸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这一次人口爆炸,还是从婴儿开始,差不多从治平三年往后,每年大宋就要增加300万人,到了去年,更是飙涨到了500万!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时间和落实均田令高度重叠,可以说,是王宁安一手创造出一个婴儿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向外修路,拓宽市场,增加投资,吸收劳动力,向外移民……”赵曙笑得眼睛眯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师父果然是宝刀不老,这份计划无懈可击,可保我大宋几十年繁荣昌盛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王宁安道:“陛下过誉了,这可不是臣一个人的手笔,而是许多才智之士,一起替大宋规划的蓝图……而且在臣看来,大宋的变化一天一个样,未来真的很难说,谁也不知道几十年后会如何,陛下可不能懈怠,更不可自满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这话真是发自肺腑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王宁安甚至都没有想过,大宋的发展会这么快?

        毕竟西方是靠着几百年的积累,才从海盗变成绅士,才从山寨变成原创的……大宋怎么也要几十年吧!或许当王宁安混成了老王,直到闭上眼睛,都未必能看到大宋真正进入工业时代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事实上,王宁安算错了,他太低估大宋进步的速度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想想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工业发展,不过就是个投资积累的过程,大宋的体量无与伦比,拥有巨大的财富,转化成投资,绝对是天文数字。

        再有,众多的人口,全面铺开的基础教育。天才是按照人口比例诞生的,人越多,天才就越多,教育越普及,就越容易出更多的天才,用他们聪慧的大脑,开发新技术,解决层出不穷的难题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后,假假的,王宁安也是个穿越者,他拥有强大的先见之明,可以跳过一些陷阱,少走一些弯路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现在,就连王宁安也没法预测,五年,十年之后,大宋会是什么样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处在剧烈变化的时期,机会层出不穷,身为天子,赵曙是最自豪的那一个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师父请放心,弟子绝不会有半分松懈,弟子已经想好了,要继续亲征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还要打?”

        王宁安都傻眼了,明明小时候的赵曙,又软又萌的,几时变成好战分子了?

        见师父露出惊讶的神色,赵曙立刻解释,“弟子觉得,一旦不打仗,内部的矛盾就会层出不穷,让人头疼……弟子没有勇气处理这些事情,所以只能投机取巧,打下更多的地盘,开拓更多的商机,让大家伙都忙着赚钱,天下也就不会乱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好一个新奇的想法!

        赵曙得意道:“师父,弟子已经选好了目标,就是这里!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伸手抓过桌案上的地图,用手指了指一个三角形的半岛!

        是天竺!
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印度!

        “朕要打这里!”赵曙格外笃定,他笑道:“师父,弟子记得早在很多年前,就想对这里下手了,如今时机成熟了,就让弟子替师父完成这个心愿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进军印度!

        当然是一步好棋。

        印度土地肥沃,人口够多,最重要是够废物……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征服者,从来都是屈膝投降,就连摆脱大英帝国,也是靠着非暴力不合作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奇葩,不下手,简直天理不容!

        打印度不难,控制印度更容易,方法用好了,只要几千名公务员就行了,甚至不用驻军,能节省一大笔钱。

        皮薄馅大易推倒!

        难怪赵曙盯上了天竺,他兴奋道:“师父,现在已经准备好了,我们打败了塞尔柱之后,就派遣一些骑兵南下,抢占天竺北部山口。另外这些年,在天竺的沿海,我们也建立了商贸据点,甚至有武装商人。动用海军,水陆并进,一年之内,将天竺拿下来,只要占据了天竺,我大宋就拥有了不计其数的奴隶,也拥有了除了大宋,最辽阔的市场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千秋霸业,远迈汉唐。”赵曙情绪激昂,大声宣誓着,“朕读史书,最仰慕者,就是骠骑将军霍去病!无论帝王将相,百年之后,皆是一抔黄土,甚至连坟茔尸首都未必能找到。魏武帝担心坟茔被挖,便广设疑冢,朕却以为不然,魏武帝的文治武功,早就写在了史册里,有何必留恋一具皮囊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朕侥幸承接父皇基业,兵精粮足,就该提三尺之剑,横行天下……若是能打下天竺,那可是历朝历代,都没有的壮举,足以告慰列祖列宗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曙说的慷慨,可王宁安却微微皱眉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天竺虽然不难打,但是臣以为陛下还是不要亲征的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为什么?难道师父也不支持弟子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天竺气候酷热,与大宋迥异,很容易水土不服。臣以为最好是派遣一员上将,足够把天竺拿下来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赵曙略显犹豫,但是老师的意思又不好驳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让弟子想一想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