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离她家比较近的几户也准备开饭,闻到这股霸气的香味,都忍不住吞起口水。 “这是谁家啊?怎么这么香!” “还能谁家!肯定是村尾那家,也就她家吃得起肉。” “这话怎么说?” “她家两亩地水稻的收成比大壮家三亩地还多,多出的收成换几斤肉还不是随便换换?” “我们明年也用孟瑾媳妇想出来的那什么新式肥,她家两亩水田种出了三亩地的收成,我们家可是有五亩水田,岂不是能多出两亩的收成?” 有这样想法的村民不老少。 以至于大洼村最近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: 大家改善伙食不买肉、改买大棒骨了,既便宜又能沤肥; 村里孩子跑去湖塘、河边捞小鱼比以前勤快了,捞上来的鱼哪怕小的只能塞牙缝,也一定把肚肠刮得干干净净拿去沤肥; 烂菜叶子和果皮、蛋壳也不随便丢了,和肥水不留外人田一个道理——丢也要丢到自家的堆肥池里去; 山上腐烂的树叶、野果也可劲往家里捡,把山上扒拉的都快掘地三尺了。 总之,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沤肥的材料,确保新式肥沤得足足的! 但成效确实很明显。 各家地里的庄稼,经过几次新式肥的追肥,杆挺苗壮。 沉甸甸的高粱穗压弯了枝干;大豆豆荚鼓粒饱满;狗尾巴粟团团下垂。 萝卜虽然长在地里,但茎叶肥大,一看就知道长势很好。 大小洼村村民欢喜得走路都带风。 加上今年风调雨顺,夏季雷阵雨频发,河湖水位上涨,但始终没有漫出河堤,田地不缺水,又没有闹水灾,可见今年的收成要芝麻开花节节高了! …… 崔仲贵最近跟纸扎铺掌柜的女儿看对了眼,想让崔氏去提亲。 崔氏想等秋收以后。 “这段时间,我和你三弟忙得很。家里的地有你的份,可你人不在家,你小妹又进京了,地里的活只有我和老三干。你大哥想必心里有气,回来到现在没上过门,更别提帮家里干活了。好在今年收成好,忙也忙得高兴。但你的亲事,娘暂时是没空操持了。好在离秋收不远了,你且再等等。” “今年收成好吗?”崔仲贵顺嘴关心了一句。 “今年能比往年多收好几石呢。”崔季康兴奋地拉着崔仲贵去地里看,边走边说,“二哥你来瞧,今年的高粱、粟米长得可好了,亩产估摸着能比往年多一石。可惜咱家开始得太晚了,要是上半年就跟着大嫂施新式肥,稻谷能多好几石呢!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