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(三月一日,风和日丽,黄道吉日。宜恢复更新!) 自于谦起,兵权就是文官的命根子。其后数代,文官之所以敢动不动就跪谏,内阁敢驳回皇帝的圣旨,他们的底气就来源于兵权。 换成亲掌兵权的太祖、太宗、宣宗.文官要敢跟皇帝顶牛,别说人了,家里的狗都要被炖成火锅,鸡蛋都要摇散黄,蚯蚓都要劈两半儿,还是竖着劈。 如今正德帝说要收回兵权,梁储即便再平庸也要一反常态跟他去争。 梁储道:“皇上,统兵权归五军都督府,调兵权归兵部,这是祖制!祖制不可违啊!” 正德帝冷笑一声:“呵,祖制,又是祖制。那我问你,太宗爷亲掌天下兵马,算不算祖制?” “更别提太祖皇帝本就是带兵的统帅出身!朕意已决,万难更改!” “如果你们文官有异议,便出去问问帐外将士们和他们手中的刀同不同意!” 梁储赫然发现,正德帝不是在跟他商量,而是威胁! 常风心忖:自古以来君王立威有两件法宝。一是杀人,二是打胜仗。后者又比前者更能服人心。 如今应州大胜,一雪土木堡之耻。皇上在军中威望达到了顶点。 皇上收回天下兵权,虽尚未发布明诏,昭告天下,但在事实上木已成舟,万难改变。 且正如皇上所言,今日应州之战,足以证明他有统帅好天下明军的能力。 一句话——兵权归于皇权,不失为一件好事。 想到此,常风高呼一声:“皇上,圣明啊!” 这一声大喊将账中的众人吓了一跳,甚至吓到了正德帝。 正德帝道:“朕的姨夫啊,你能不能别老一惊一乍的?” 常风卖起了糊涂:“啊!臣乃肺腑之言!皇上就是圣明啊!古往今来之帝王,皇上最圣明!” 正德帝咳嗽了一声:“别给朕戴高帽了!朕问伱,朕将兵权收归皇家,你是怎么看的?不要给朕和稀泥,朕要你明确的态度。” 正德帝说虽这么说,内心却很受用。古往今来哪个皇帝不爱被人戴高帽?就算是外国的国王、大统领、卡卡一类也不能例外。戴高乐嘛! 常风收敛装出来的糊涂相,正色道:“禀皇上。《诗经·小雅·北山》有云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。臣斗胆引申之——天下兵马皆乃王兵!” “君王统调王兵,本来就该如此!” 梁储大喊道:“锦安侯,你难道忘记土木堡之变的前车之鉴了嘛?” 常风针锋相对:“梁首辅,难道你忘记了太宗五征蒙古,纵横草原的光耀千秋之史实了嘛?” “相比于英宗爷,当今天子更像太宗爷!这是不争的事实!门外堆积如山的鞑靼人头便是铁证!” 正德帝一拍手:“噫!说得好!知朕者,常风也!刚才他那番宏论,正是朕想说的话!” 常风又恢复了稀里糊涂的表情:“呃,皇上乃是圣明之君哇。臣能够追随圣君真是祖坟遭雷劈炸了才修得的福分。” 常风的话逗得正德帝龙颜大悦:“哈哈。朕赐你白银万两,修缮祖坟!” 常风叩首:“谢皇上恩典!” 虽是戏言,但皇帝金口玉牙。一万两银子呢,常风不要白不要。 在君主与文官的兵权之争中,身为老臣、勋贵、老缇帅的常风第一个亮明态度,站到了正德帝一边。常风投之以桃,正德帝自然要报之以李。 正德帝道:“此番应州之战,常家可谓立下了不世之功!常青云从始至终追随朕左右自不必说。” “皇姨更是救了朕的命。” “常风率领宣府兵在最关键的时刻赶到,使僵持的战局顷刻逆转。这更是天大的功劳!” “更别提户部署理右侍郎常破奴替朕调度军饷、粮草有功。虽他人不在应州,但依旧是应州之战的大功臣!” “朕已封皇姨为镇国.啊不,威国夫人。” 正德帝一时口误,吓得常风下意识一哆嗦。 正德帝道:“朕看,常风嫡孙常青云,凭功可封伴读郎!职文官从五品!” 常青云年仅十三,没有功名。正德帝封他为从五品文官是不合大明官制的。但正德帝不是一个拘泥于旧规矩的人。他最喜欢的事就是打破规矩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