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天子凯旋-《南明:重生朱由崧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陛下啊,这………”阮大铖还要再说些什么,被马士英悄悄拉了一把,示意他稍安勿躁。

    朱由崧回到皇宫后,立马召见司礼监的几個大太监。

    朱由崧为什么不先传捷报回京,是因为他要马上准备办报纸,快速抢占舆论市场,正好可以把卫辉之战作为噱头,引起轰动效果。

    如果真以为现在南京中汹汹民意不可为,吓着了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

    历史上朱由崧就是被这些群愤激昂,汹汹民意吓着了,在处理北太子案时出尽昏招,马世英吓得含含糊糊不敢直接表态。

    朱由崧倒是认为出现这种事不用慌,这些只不过是一丢丢人在使坏,小部分人跟着起哄,大部分民众抱着吃瓜的心理凑热闹而已。

    报纸他早就规划好了,要不是去了趟河南,他都已经搞起来了。

    到时候卫辉之战通过报纸,慢慢的详细报道出去,分散百姓们的八卦之心。

    再说他今天在城门口,大声表明了自己对北来太子的态度,自己没有儿子,可以让他入主东宫。

    当然前提是他得是真的崇祯太子,朱由崧自然不说,要让别人去说。

    都这样了,要是还有人在起哄,那就是别有用心了,这时候就轮到陈明遇出手了。

    他准备把报纸交给司礼监去办,司礼监跟皇帝相处的时间最多,也离皇帝最近,能有效的向外传达皇帝的意愿。

    明朝内廷二十四衙门有一套完美的选拔制度,明朝中后期能进入司礼监的太监,几乎个个都是人才,叫他们办报纸写文章都是小意思。

    司礼监是明朝皇宫内廷特有的建制,明朝内廷共设24衙门,而司礼监居内务府12监之首。

    司礼监设立于洪武年间,最初只不过是由太监组成,给皇帝起居内务的普通机构。

    司礼监在明初时期,并不起眼,朱元璋预见了太监干政的危害性,他对太监的权力严加限制。连字都不让太监们认,文官武将丝毫不把他们放眼里,可以说就是一群小透明。

    直到永乐年间朱棣才慢慢启用太监,朱棣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监管力度,开始派身边的太监到军事、政治部门担任重要职位,还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太监,就是七下西洋的郑和。

    但是朱棣自己是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皇帝,虽然太监权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张,但还没形成固定的制度,被重用的太监也不全来源于司礼监。

    司礼监真正发展壮大是明朝中叶以后,那时皇帝对文官集团越来越难以把控,加上部分皇帝爱上了躺平摆烂。

    那些躺平摆烂的皇帝,懒于代行理政,把许多本该皇帝自己做的事交给了身边太监去做,比如非常重要的票拟和批红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皇帝身边的司礼监慢慢将内廷各衙门的主要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,如调派往各地的镇守太监、提督京营、掌管东厂等等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