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舆论战-《南明:重生朱由崧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种是代表中央君主的皇权。

    另一种是代表天下读书人的朝堂官员行使的地方权。

    这两种权力能相互依赖,相对平衡时国家能正常运转。

    这个封建时代是帝王与士大夫们共治天下,而非与百姓共治天下。

    以读书人为代表的朝堂官员,拥有他们那一套至高无上的道统法理权,社会舆论都掌握在他们手里。

    读书人掌握了社会舆论,对君主权形成了最大的制衡,君主权没了读书人的法理道统支持,就失去了合法性。

    现在的南明朝,是代表读书人的那帮朝堂官员手中的权,远远大于君主手中的皇权。

    这就是朱由崧特意办报纸的原因,目前仅仅是应付北来太子的舆论。

    同时他也是在为将来布局。

    整个大明朝可以说从上到下都烂透了,不但是现在要和满清斗,将来变革改制时,更要和整个天下读书人斗。

    朱由崧现在不但要把军权掌握在手,还要把社会舆论也掌握在手中。

    军队是枪杆子,舆论是笔杆子。

    想要改变,两把杆子都要抓在手,要不然这烂透了的大明朝是玩不成的。

    这個时代生产力有限,信息流通不畅,国家要维持大统一,就得靠读书人的那一套道统法理。

    为什么古代的读书人,明明只是一个穷书生,却可以鄙视家财万贯的商人;一个九品小文官,可以斜眼看一个军方大佬,因为他们读书人出身是圣人门徒。

    这是因为封建社会舆论、政法合理性的最终解释权,通通都在读书人手里啊。

    朱由崧有时甚至想过,自己牢牢抓住军事,大杀特杀来清除内部,但是细细想来不行。

    要是没有那套读书人的思想来治国,这个时代民智还没开,要天下大乱。

    到时候没有制衡时军队,破坏力更加可怕,自己这一代可能玩好了,会害死下一代。

    历史上的王朝,文人篡国成功的几率很小,谋朝篡位都是那些握着刀把子的武将。

    文人想要篡国,难度比起武将要大得多,读书人的那一套“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”的法统理念,不允许他们谋朝篡位,谋朝篡位就是自己反对自己的理念,这会遭到全天下人的抵制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