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
明末来了大量的西洋传教士,时间久了也不乏出现一些心向大明的西洋传教士。
像是这个卜弥格就是其中之一。
明末时期,很多官员和太监都接受了西洋教的洗礼。
像是南明永历朝的大太监庞天寿就是一个教徒。
庞天寿请西洋人帮忙抗击清军,结果还真让他从澳门请到了一支300人的火枪队,并和清军打了一场胜仗。
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见这伙洋人火枪队打仗厉害,为了拉拢澳门的葡萄牙人,让他们更好帮忙对抗清兵,除了他自己本人外,让太后、皇后、皇子们全部接受了西洋教的洗礼。
这对不远万里来传教的卜弥格等传教士来说,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业绩,所以对南明永历朝很是上心。
但是南明的那些官员实在是太烂了,时刻都不忘争权夺利,除了内斗还是内斗。
朱由榔的皇位都没坐热乎,苏观生和顾元镜一帮文官在广州拥立朱聿鐭为帝,称为绍武政权。
绍武和永历两派官员彼此不服气,苏观生用十天时间快速任命了3000多文武百官,官服不够就找来戏服代替,然后立刻讨伐永历政权,把朱由榔的一支部队打废了,而自己又被清军打废了。
就这样双方内斗,让清军捡了便宜,很快就把两广丢了。
正史上满清在广州大肆屠城,把一帮西洋传教士吓傻了,立刻通过汤若望向满清求和。
而卜弥格这个传教士却尽忠职守,见识了清军的残暴,觉得满清太野蛮了,愿意继续为永历朝奔走,带着朱由榔的皇后书信,漂洋过海回罗马搬救兵去了。
而时任耶稣会的教皇英诺森十世,正集中精力从事宗教迫害活动,根本无意介入东方的战事。
加上另一边深受满清器重的传教士汤若望捣乱,汤若望派人在欧洲散布有利于清廷的政治宣传,把南明描绘为堕落、不堪一击的政权,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西方天主教各国的抉择。
卜弥格这一趟回罗马搬救兵路途遥远,而且并不顺利,而永历朝那帮家伙实在是太菜了,最后卜弥格并没有搬来救兵。
卜弥格不顾万里路途返回南明复命,但最终因劳累和疾病亡故在返回途中。
卜弥格虽然未能完成搬请救兵的使命,但他不惜性命也要忠于职守的精神,是值得敬佩的。
第(1/3)页